風生水起還是水深火熱?超低排放不必遍地開花
該信息來自:本站 發表時間:2019-10-28 08:48:55 瀏覽人數:685
超低排放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火電廠的熱點,不斷的有電廠推行超低排放,從某一電廠的實現,到全面推廣,超低排放目前如火如荼地進行著。超低排放就像“雙十一”的商品,差評與好評俱在,之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爭議,隨著電廠超低排放的相繼實行,爭議似乎在升級。
超低排放不必遍地開花
超低排放不僅涉及大氣污染的治理系統,也對綜合污染治理系統(廢水、灰渣等)、污染監測系統、主設備(鍋爐、汽機等)系統、燃料系統等產生不同程度影響,還直接涉及到法規、環保體制、經濟政策、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改革和調整。
當前,超低排放主要是通過增加煙塵凈化器來降低煙塵排放濃度,而煙氣處理的整體工藝基本無改變。其效果更多是通過增加能耗、電耗、物耗的方式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。
從成本核算看,如果全國一半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,按照平均投資水平,需再投入600億元以上,年運行成本需再增加300億元以上。全國每年近千億元的成本支出,如對環境質量改善不大,那么投資是沒意義的。
目前,對絕大部分電廠而言,實現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已超過技術和經濟條件,在環境改善上無實際意義,在技術上難實現。而更低要求的超低排放,也只能作為特殊的新電廠和現役電廠的示范性改造項目。
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多地的實施,效果的顯著,政府的支持,環保的壓力等都把超低排放推的越來越高,人們似乎已經忘了反對者的聲音,各大電廠也在更好的用行動抨擊著反對者的聲音。之前對于超低排放的反對原因有監測手段不支持、經濟上不可行、效果無明顯的環境效益等。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近零排放,在片面強調脫硫脫硝、除塵的同時,能否降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,都是值得研究的。超低排放,爭議未能阻止前行的腳步,快進的步伐也消除不了各方面的爭議。
借超低排放大上燃煤電廠不理智
改善環境質量確實需要控制排放水平,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、煙粉塵這三項主要污染物,燃煤電廠占了全國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多,如果單從工業領域計算,所占的比例還要高。所以,降低燃煤電廠的排放水平,對于降低排放是求之不得的事。
“超低排放也確實促進了技術進步,作為排污企業,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能有更高減排的水平,這是盡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,要認識到它的積極意義?!?/span>
“煤炭的這些外部成本都是沒有計算到成本里面去的,如果把這些外部成本都加上去,煤炭還有優勢嗎?還能夠發展嗎?燃煤電廠還能夠生存下去嗎?”對于超低排放一定要正確地解讀,不能光看到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控制量,還要站在全局、全社會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。
燃煤電廠走超低排放的技術路線,是有積極意義的。靠強制是不可能的,只能引導,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,包括建立排污權交易和超級基金,同時要整合各種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,讓這些資金充分發揮節能減排的效益。
欲知更過詳情請到森吉風環境科技網站:http://www.869689.com了解。